江西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歷時一年多對建昌幫炆法炮制飲片系列炆黃精、炆玉竹、炆遠志、炆何首烏等產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近日,就該研究成果與建昌幫團隊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據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授饒毅博士團隊對建昌幫炆黃精、炆玉竹、炆何首烏等五味中藥的指紋圖譜及炆制的差異研究,數據顯示建昌幫炆黃精、炆玉竹、炆何首烏等五味中藥質量優于其他炮制品,且炆制工藝更穩定可控。炆制后的產品最大限度增加了其原材料的功效,其中炆何首烏細胞毒性明顯低于市面上的同類產品。
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張金蓮博士團隊通過文獻研究,歸納整理何首烏的化學成分、藥效、毒理等資料,采用UHPLC-Q-TOF-MS/MS、UPLC或HPLC等技術對炆何首烏、藥典法制何首烏、生何首烏的成分進行研究,數據顯示何首烏經炮制后,其揮發性成分發生明顯的變化,且不同炮制方法對其揮發成分有顯著性的影響;炮制對炆何首烏揮發性成分的影響大于產地。
并且采用液質聯用(UPLC-Q-TOF-MS)技術,共鑒定出75種化學成分,有68種成分來自生品, 60種成分來自炆品,67種成分來自制品,三者共有的成分有51種,主要為二苯乙烯類、蒽醌類及黃 酮類等,炮制方法對其何首烏及其炮制品產生明顯的影響,且不同炮制方法對其非揮發性成分的影響具有差異性;炮制對何首烏非揮發性成分的影響大于產地,表明炆制何首烏其肝毒性更低,質量更穩定。以藥典指標成分、炆何首烏優勢成分及性狀等為考察指標,優化炆何首烏炮制工藝,得出最佳工藝參數,確證炆何首烏炆法炮制技術優于其他炮制工藝。
饒毅,男,1964年4月生,教授,博士,博導。2002年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006年被江西省發改委評為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2008年獲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6年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12年獲江西省事業單位二級教授,2013年獲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參與了國家“973”項目2項,“863”項目3項,江西省科技重點項目及江西省自然基金項目若干項。
張金蓮,女,1969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江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炮制教研室主任,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常務委員及中藥炮制分會委員,中國中藥協會常務委員,國家執業藥師工作專家,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技術專家。主要從事中藥學研究工作,主持承擔國家等各級科學研究課題20多項。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SCI論文第一作者(通訊)6篇。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圖中第一排從左往右第二位、第四位:張金蓮教授、饒毅教授)
根據以上兩個專家團隊的炆制何首烏研究數據結果一致,張金蓮博士表示,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建昌幫炆法炮制何首烏產品品質始終保持高標準,高穩定性,由此可見,建昌幫炆法炮制工藝生產環節控制的很好,而且炮制工藝、細節把控很到位,確保了炆制何首烏的品質始終如一。
炆法是建昌幫獨有的一項炮制技術,講究“一罐一糠一酒一輔料”,水火共制長達30 小時以上,工具輔料獨特,品種選擇考究。炆制過程主要為將凈藥材潤透后,裝入陶制炆藥壇內加水和輔料,放置于糠火中用文火慢慢煨煮至熟。既得陶壇砂罐忌銅鐵之便,又以糠火燒四邊,有文火慢煮之功,使飲片純真滋補力勝。
建昌幫將繼續秉承“謹伺水火不失其度、炮炙精細毋逞其巧”的工匠精神,將建昌幫傳統炮制技藝保護好、傳承好,為中國中醫藥發展貢獻力量。
電話:0794-7222866 |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三工業園區
建昌幫藥業有限公司 | 贛ICP備17004214號-1